近年来,泸州市水土保持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在2020年度全省市(州)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泸州市取得第6名的成绩。
去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1平方公里,完成叙永县安基屯小流域等4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344个,完成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177个,完成图斑复核342个,呈现了水土保持监管有突破、水土流失治理有进展、科学技术支撑有加强的特点。
泸州市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进展,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通过前期梳理排查发现,泸州市在水土保持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单独落地时,未统筹考虑其他项目工程,呈现不出集中成片的规模效应;二是生产建设项目建设中,部分项目未完全落实项目业主的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施工单位的具体责任等。
对此,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泸州市采取创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转变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强化水保规划引领、部门协作三项措施,补齐水土保持工作“短板”,推进水土保持工作,让生态环境更美丽,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在创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方面,治理水土流失的主攻方向,从以荒山荒坡和坡耕地治理为主战场、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基本农田、提高粮果产量的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初级治理阶段,转向为培育绿色产业、提供安全健康食品、防治面源污染、恢复洁净水体、助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精细化治理阶段,通过创造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转变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方面,由于生态系统破坏易,逆转难;水土流失造成易,恢复难。泸州市将从过去的“重检查、抓整改”全面转型到“严执法、强处罚、促整改”的轨道上来,采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遥感全覆盖、“双随机”抽查、自主验收核查、严格方案审批等举措,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管。
在强化水保规划引领、部门协作方面,一是结合实际,科学编制“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明确今后五年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研读水土保持率以及目标分解任务,将其纳入规划目标和考核目标;二是树立水土保持“一盘棋”思想,加强上下协同、部门协作,整体联动推动工作,统筹考虑监督、治理、监测和宣传、科普、示范等方面工作,确保水土保持目标高效、优质完成;三是注重管理思路、理念、方式等方面创新,打破惯性思维,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推行水土保持信用监管,实行联合惩戒,形成震慑效应。
泸州日报记者 简放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