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下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通知》,决定选取福建省长汀县等5个市县开展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长汀作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县,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中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取得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定性胜利。“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释放出巨大的生态红利,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由此,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向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长汀县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巫成火说。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长汀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效。”长汀县委主要领导表示,这将在红土地上掀起新一轮绿色革命。
“我们将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通过3—5年时间,推动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水土保持政策制度、体制机制、技术创新、规律把握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长汀县副县长邹建佳表示,届时,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更加科学精准,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取得实效,水土保持投入稳定多元、基础支撑能力明显加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水土保持率稳步提高,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态势更加稳固,实现“生态建设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民生活高福祉”,把长汀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
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辉介绍,今后一段时期,长汀县将重点实施八大工程。生态精准治理工程,进一步争取上级支持,策划生成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实施差异化治理模式,推动长汀为主探索形成的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标准体系;生态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林分优化改造、土壤改良等工程,形成比较稳定的植被生态系统功能;生态产业富民工程,积极探索崩岗治理区域改“崖”为“坡”的新模式,加快标准化水果基地建设、水果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水果精深加工能力;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和造福工程异地扶贫搬迁,加快培育新型特色产业,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春潮行动”“雨露计划”等就业培训、产业帮扶等措施,转移和吸纳水土流失区群众外出就业;生态全域旅游工程,充分利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等密切结合,形成具有蓬勃生命力、强大吸引力、广阔发展前景的旅游产业体系;生态制度创新工程,积极探索生态文明试验区长汀改革经验,建立健全生态110制度、天然林保护制度、耕地森林河流休养生息制度、小水电站退出机制、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化发掘工程,加大对长汀水土流失精准治理的宣传,拓宽和挖掘长汀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科技引领工程,加强与中科院水土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探索新时代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新技术。(黄俊 陈天长)